肺功能实时成像临床应用获人民日报报道

    近日,由广州市卫健委组织的广州地区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授牌仪式在广州市政府礼堂举行。根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公布广州地区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项目名单的通知》(穗卫函[202]268号),由暨大附一院麻醉科王昊主任医师牵头的“即时可视化电阻抗肺功能成像技术在围术期中的应用”获批为广州地区临床特色技术项目,张水兴副院长出席仪式并代表上台接收了牌匾。

据了解,为进一步鼓励及引导广州市三级医疗机构紧跟国内外临床技术前沿、推进临床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本次评选率先将广州市省部属医院纳入考量范畴,并批准高新技术11项、重大技术20项、特色技术50项。获批的技术项目建设周期为2023年至2025年,为期3年,由市财政给予建设经费补助。

    项目介绍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作为围术期的主要并发症,发病率高,根据手术种类及部位不同,发病率高达20%~70%。PPCs的发生延缓患者康复,严重时危及生命,致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为降低PPCs的发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王昊主任医师团队在广东省内率先开展“即使可视化电阻抗肺功能成像技术”,实现精准肺保护性通气。相较于常规肺功能监测及传统的影像学技术,电阻抗成像技术(EIT)可以实现床旁、无创、无辐射、连续、动态的肺通气成像,从而能够在围术期实时监测患者肺部的呼吸运动,包括气体分布和动态变化的规律等。

该技术所采用的肺功能电阻抗检测设备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暨南大学联合研制,为中国自主创新产品,其综合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肺EIT医疗设备的国产替代。通过本技术,麻醉医生可通过肺部区域通气分布和肺容量变化的即时可视化评估,对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呼吸参数的调控,实时监测肺通气功能表现,预防及降低PPCs的发生。

本技术项目结合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临床手术科室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现即时可视化电阻抗肺功能成像技术在围术期过程中的逐步开展。积累经验,改进技术及设备,将成熟的技术成果推广至全国,为围术期患者保驾护航,加速患者康复。

 

   

行业资讯

NEWS

首页    肺功能实时成像临床应用获人民日报报道